- · 食用菌版面费是多少[11/04]
- · 《食用菌》投稿方式[11/04]
食用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(食用菌期刊杂志)(8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技术措施 代料块栽香菇的技术措施 ⑴生产流程 ⑵培养基的配制 香菇体菌种的培育,一般有孢子分离法、组织分离法和蒸水分离法三种。孢子分离法是有
技术措施
代料块栽香菇的技术措施
⑴生产流程
⑵培养基的配制
香菇体菌种的培育,一般有孢子分离法、组织分离法和蒸水分离法三种。孢子分离法是有性繁殖,菌种生活力强,但变异率高,一般难掌握,选育新品种时可采用此法。组织分离法及菇木分离法系 无性繁殖,种性比较稳定、而且简便易行,生产上应用较多。
<1>培养基配制的原理
培养基是香菇菌丝体生长发育的基质、可以提供香菇菌丝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、碳源、氮源、各种元素和生长因素,使菌丝体能正常、健壮地生长。
a.水分:香菇菌丝中含有大量的水分。水分不仅是菌丝细胞原生质的主要成分,而且菌丝的一切生理活动均需在有水的情况下进行。因此,在配制各级培养基时,均要加入一定量的水分。
b.碳源: 单糖(葡萄糖)、双糖(蔗糖、麦芽糖)、多糖(淀粉)都是香菇菌丝能够利用的有机碳源。一般来说,碳素是菌丝细胞中有机物的基本元素,并且也是 能量的来源。
c.氮源:氮素是构成菌丝细胞中的 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元素,而蛋白质和核酸又是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重要成分,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。有机氮( 氨基酸、蛋白质、 尿素)和 氨态氮(硫酸铵)都是菌丝细胞氮的来源。
d.无机盐类:菌丝所需的无机盐类数量很少,但在其生命活动中都是不可缺少的。在配制培养基时,要加入少量的磷、钾、硫、钙、镁等。培养基中加入磷酸二氢钾、硫酸镁、硫酸钙等,可满足对上述元素的要求。
e.生长因素:能调节香菇菌丝代谢活动的微量有机物,称之为生长因素。一般用作碳源的天然成分,如 马铃薯、麦芽汁、麸皮、米糠等都含有丰富的生长因素,无需另加。维生素B1可促进香菇 菌丝生长,制斜面培养基时可加入少量。
f.凝固剂:常用的凝固剂为琼脂(洋菜),是由石花菜提制而成。培养基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对香菇 菌丝生长的影响很大。要根据香菇 菌丝生长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按比例配制。要注意对培养基pH值的调节。
<2>;培养基配制的方法
香菇菌种分为母种、原种和栽培种三种。
a.母种培养基的制作配方:
马铃薯 200克
葡萄糖 20克
琼脂 18~20克
水 1000毫升
pH值 5.5~6
该配方适合香菇及多种食用菌分离和培育母种之用。如果作保藏菌种用,在配方中可再添加磷酸二氢钾2克, 硫酸镁0.5克,维生素B110毫克。
制法:选择质量好的马铃薯洗净去皮(已发芽的要挖去芽及周围一小块),将其切成薄片,称取200克。放入铝锅中,加入清水1000毫升,加热煮沸,维持30分钟,用四层纱布过滤,取其汁液,然后将琼脂放在水中浸泡后加入马铃薯汁液中,继续加热至全部溶化(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,以防溢出和焦底),最后加入葡萄糖,并且热水补足1000毫升,测定并调节pH值(用5%的稀盐酸或5%的氢氧化钠 溶液)到所需范围内。配制好的培养基要趁热分装入试管,装入量约为试管长度的1/5,装管时要注意勿使培基沾附试管口。分装完毕塞上棉塞,棉塞要求松紧适度,塞入长度约为棉塞总长度的2/3左右,使之既有利通气又能防止 杂菌侵入。
塞好棉塞后,把试管直放在小铁丝筐中,盖上油纸或牛皮纸,用绳扎好,或用绳子把试管扎成几捆,棉塞部分用牛皮纸包扎好,竖直放入高压灭菌锅内,进行灭菌,在1.5公斤/厘米2压力下维持30分钟。
灭菌后,待培养基温度下降至60℃时,再撰成斜面,以防冷凝水积聚过多。摆斜面时,先在桌上放一木棒,将试管逐支斜放,使斜面长度不超过试管总长度的1/2,冷却凝固后,即成斜面培养基。
灭菌后的斜面培养基,要进行无菌测定,可从中取出2~3支,放入30℃左右的恒温箱中培养3天,培养后表面如仍光滑,无杂菌出现,就可供接种。多次制作后,已有把握,可不做 无菌测定试验。
高压灭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:
(Ⅰ)在灭菌锅内加水至水位标记高度,首次使用需先进行一次试验,水过少易烧干造成事故,水过多棉塞易受潮。
(Ⅱ)放火锅内的材料,不宜太挤,否则会影响蒸汽的流通和灭菌效果。 体积大的瓶子,要分层放置或延长灭菌的时间。
(Ⅲ)盖上锅盖,同时均匀拧紧锅盖上的对角螺旋,勿使漏气,关闭气阀。
(Ⅳ)点火、逐渐升温。水沸后,待锅内压力升至0.5公斤/厘米2时,逐渐开大放气阀,放净锅内冷空气至压力降至"0",再关闭放气阀。如不放尽冷空气,即使加大至所需压力,而温度达不到应有的程度,也不能达到彻底 灭菌的要求。
文章来源:《食用菌》 网址: http://www.syjbjb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9/555.html
上一篇:食用菌论文翻译(论文英文怎么转换)
下一篇:食用菌论文格式(食用菌的论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