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食用菌版面费是多少[11/04]
- · 《食用菌》投稿方式[11/04]
食用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(食用菌期刊杂志)(3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中文学名 香菇 目 伞菌目 Agaricales 拉丁学名 Lentinus edodes (Berk.)sing 别称 花蕈、香信、椎茸、冬菰、厚菇、花菇 科 光茸菌科Omphalotaceae 二名法 Lentinus edodes
中文学名
香菇
目
伞菌目 Agaricales
拉丁学名
Lentinus edodes (Berk.)sing
别称
花蕈、香信、椎茸、冬菰、厚菇、花菇
科
光茸菌科Omphalotaceae
二名法
Lentinus edodes
门
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
属
香菇属Lentinus
亚门
伞菌亚门Agaricomycotina
纲
伞菌纲Agaricomycetes
种
香菇L. edodes
亚纲
伞菌亚纲Agaricomycetidae
菌盖直径
5-12cm,有时可达20cm
生态环境
冬春季生于阔叶树倒木上,群生,散生或单生
主治
食欲减退,少气乏力
性味
味甘,性平
收起
历史记载
香菇
的 浙江省龙泉市,景宁县,庆元县三市县交界地带是 世界最早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,其香菇人工栽培技术史称砍花法。据传最早发明这项技术的是 南宋龙泉县龙溪乡龙岩村人 吴(真名吴煜yù)。【注:其辖地现今归庆元县管辖,即今庆元人】。在人类香菇栽培史上,留下的可查证的文献资料,最早、最完善的当为公元1209年,即 南宋嘉定二年何澹所编《龙泉县志》上的185个字。其中,庆元有 香菇城之称。
“ 香蕈(xùn),惟深山至阴处有之,其法:用干心木橄榄木、名蕈木孱,先就深山下砍倒仆地,用斧斑驳木皮上,候淹湿,经二年始间出,至第三年,蕈乃偏出。每经立春后,地气发泄,雷雨震动,则交出木上,始采取以 竹篾穿挂,焙干。至秋冬之交,再用偏木敲击,其蕈间出,名曰惊蕈。惟经雨则出多,所制亦如春法,但不若春蕈之厚耳,大率厚而少者, 香味具佳。又有一种适当清明 向日处出小蕈, 就木上自干,名曰日蕈,此蕈尤佳,但不可多得,今春蕈用日晒干,同谓之日蕈,香味亦佳。”
800年前留下这185个字,包含了香菇栽培从择时、选树、选场、砍花、培育、收采、烘干、分级整个过程,技术已十分成熟,其时, 日本仅有野生香菇。至 明代,浙江参政陆容(1436-1494)在任上所著《菽园杂志》卷十四中,将《龙泉县志》中香蕈的185字以及制陶等五项转记其中。又过了一百多年,到明嘉靖三十七年(1562年),在 黄佐所编《广东通志》中,将陆容《菽园杂志》中香蕈砍花栽培185个字,引入其中。其时,广东各地已有大批浙江菇民(过去龙、庆、景三县菇民不分各县概称浙江菇民),至清 雍正九年(1731)广东通志版在物产等栏记叙这185个字。日本林学家佐滕成裕,就是转载与参考了《广东通志》这185个字,总结、完善与整理成日本 香菇栽培的第一本书——《惊蕈录》,此时为1796年,距何澹所记已达587年。
著名的 日本香菇 史学家中村克哉认为,《惊蕈录》对 日本香菇生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。自此之后,日本香菇“铊目法”(类似砍花法)栽培加速发展,至 明治维新时代,日本 香菇科技发展迅速。明治二(1895)日本最早开始香菇的人工接种。1906年日本技术向 韩国的济州岛传播。 在清宣统元年(1909年),在中部埔里开始香菇栽培,当时是个 日本人手持砍刀,似乎作砍花状,照片发表在 英国出版的《菌类杂志》上,但亦传说历史上曾出现过“刀目法”,亦即砍花法。
这几年来的香菇出口贸易量逐渐上升,年递增率约为2%,香菇年产量为8万吨,在全球10万吨中占有80%以上,居世界第一位,出口3.6万吨,也居世界之首,其次是日本,韩国居第三位。其栽培地分布在河南 驻马店、 西峡、 卢氏, 福建、 浙江、 安徽、 湖南、 湖北、 江西 遂川、 四川、 广东、 广西、 海南、 贵州、 云南、 陕西 略阳、 甘肃等地区。
近几年香菇在国内种植中,比较集中的地方有,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、驻马店市泌阳县、 三门峡市卢氏县、湖北随州市、 浙江省庆元市比较集中,最近我国东北。陕西汉中也开始种植香菇。其中驻马店市泌阳县花菇比较有名,西峡县香菇质量较好,出口为主,三门峡市卢氏县香菇夏菇较多,均创造了产量和品质的记录,每天发往国内外市场干鲜产品30多吨,高峰期达100多吨,日交易额百万元。曾在1999年昆明世界博览会上荣获金奖,有“泌阳花菇甲天下”的美誉,另外西峡香菇也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,也成为了香菇的出口大县。
形态特征
香菇
香菇子实体 单生、丛生或群生,子实体中等大至稍大。 菌盖直径5-12cm,有时可达20cm,幼时半球形,后呈扁平至稍扁平,表面菱色、浅 褐色、深褐色至深肉桂色,中部往往有深色鳞片,而边缘常有污白色毛状或絮状鳞片。菌肉白色,稍厚或厚,细密,具香味。
文章来源:《食用菌》 网址: http://www.syjbjb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9/555.html
上一篇:食用菌论文翻译(论文英文怎么转换)
下一篇:食用菌论文格式(食用菌的论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