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食用菌版面费是多少[11/04]
- · 《食用菌》投稿方式[11/04]
食用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(食用菌期刊杂志)(5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香菇菌丝能利用广泛的碳源,包括单 糖类、双糖类和多糖类,糖浓度在1-5%比较好。 ②氮源 香菇菌丝能利用 有机氮和铵态氮,不能利用硝态氮和亚硝态氮
香菇菌丝能利用广泛的碳源,包括单 糖类、双糖类和多糖类,糖浓度在1-5%比较好。
②氮源
香菇菌丝能利用 有机氮和铵态氮,不能利用硝态氮和亚硝态氮。在香菇 菌丝 营养生长阶段,碳源和 氮源的比例以25-40:1为好,高浓度的氮会抑制香菇 原基分化。在 生殖生长阶段,要求较高的碳。
③矿质元素
除了镁、硫、磷、钾之外,铁、锌、锰同时存在能促进香菇菌丝的生长,并有相辅相成的效果。钙和硼能抑制香菇 菌丝生长。
④ 维生素类
香菇菌丝的生长必须吸收维生素B1,其他维生素则不需要。适合香菇生长的维生素B1浓度大约是每升培养基100um。在段木栽培中,香菇 菌丝分泌多种酶类分解木质素、 纤维素、 淀粉等大分子,从菇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吸收 碳源、 氮源和矿质元素。
⑷ 空气
香菇属好气性 菌类,足够的 新鲜空气是保证香菇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。栽培环境过于郁闭易产生畸形的长柄菇、大脚菇。
⑸ 光线
香菇是需光性真菌,强度适合的漫射光是香菇完成正常生活史的一个必要条件。但是, 菌丝生长不需要 光线。研究表明:波长为380-540nm的蓝光对 菌丝生长有 抑制作用,但对 原基形成最有利。香菇子实体的分化和生长发育需要 光线。没有 光线不能形成子实体,研究表明,40-7-lx的光照强度比较适宜。香菇 原基在暗处有徒长的倾向,盖小、柄长、色淡、 肉薄、质劣。
⑹ 酸碱度
适于香菇菌丝生长的培养液的pH值是5-6。pH值在3.5-4.5适于香菇 原基的形成和子实体的发育。在段木腐化过程中,菇木的pH值不断下降,从而促进子实体的形成。
栽培技术
【1】菇场的设置
较好的菇场应是避北风、向阳地、资源好,水源近,有树荫,多 石砾,偏酸性的缓坡地。
2)清理场地
① 按照春夏之交能有三分疏露,七分荫蔽的要求,砍低留高,以利于操作管理和场地的通风。
② 清除场地的枯枝 落叶、树皮、树根,以及围数米内的腐朽之物,铲除杂菌、害虫孳生地。
③ 根据地形平整地,开壁人行行 通道,清沟排渍等设施。
④ 自然荫蔽不足时,搭盖荫棚(高2m),或种植、种瓜,以利将来遮荫。
⑤ 菇场清理的最后一道工序,在地面撒上石灰,除虫防蚁,抑制杂菌蔓延。
【2】菇树选择及段木准备
1)菇树选择
可以用来栽培香菇的 树木不少于200种,绝大多数是属于壳斗科、桦木科和金缕梅科的阔叶树。菇树必须具备以下条件:
香菇
① 不含芳香油物质;
② 树皮厚薄适中,不易脱离,利于调温调湿,减少杂菌侵染的机率;
③ 木质适当坚实,边材多,心材少,利于香菇菌丝体充分分解利用。
2)树径和 树龄
段木栽培香菇不宜选用过粗和过细的树木,一般以直径12-20cm较合适,树龄10-25年为宜。
树皮较薄的树,树龄可以大些;树皮较厚的树,树龄可小些。薄皮树出菇快,但产菇菌盖薄,菌 肉松泡;厚皮树出菇慢,但产菇质量好。幼龄木心材小,接种后出菇早,所产香菇较薄较小,且菇木易腐,持续产菇年限较短。
3)段木准备:主要包括砍树、原木干燥和截枝等工作。
① 适时砍树
提倡叶黄砍树,也即是进入休眠阶段。此时贮存 养分最丰富,树皮与木质部结合紧密,搬动时不易脱皮。已经砍伐的菇木称原木。
② 适当干燥
让原木干燥,实际上是调节段木的含水量,以利于接种后菌丝体定植和生长发育。不同树种的含水量不同,因而干燥的时间也不一致,常以干燥后没有萌芽力为度,或者以接种打洞时树液不渗出为宜,此时的含水量约为40-45%。
③ 截枝
原木经适当干燥后(当原木截面出现几条短的裂纹时),就应及时剃枝截枝。截枝后的原木称段木。段木长度以1.0-1.2m为宜,如有小枝丫,可在分叉处保留3-5cm切除枝丫,不可平切,以避免加大切口面积,增加感染机会。
截枝后应尽快用5%新鲜石灰乳涂刷截面,防止杂菌从伤口侵入。
品种选择
⑴ 品种
栽培的品种主要有:Cr02、Cr04、L26、香7、台香、 武香1号、香菇867.香菇937等。
⑵ 人工接种
接种期:一般在气温为5~20℃均可接种。以月平均气温10℃左右的最适宜。一般情况下, 长江流域宜在2月下旬至4月进行段木接种,最好在3月上旬完成; 华南地区可在11月至翌年1月进行,最适接种期是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。
接种工具
接种木屑 菌种或棒形木块菌种,均可用手电钻或4-6磅重的锺形打孔器打接种穴。
文章来源:《食用菌》 网址: http://www.syjbjb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9/555.html
上一篇:食用菌论文翻译(论文英文怎么转换)
下一篇:食用菌论文格式(食用菌的论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