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食用菌版面费是多少[11/04]
- · 《食用菌》投稿方式[11/04]
食用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(食用菌期刊杂志)(10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菌丝的生产过程,就是累积营养的过程。当养分积累到一定时期,在外界条件(如温度、水分、空气、光、营养、PH值)影响下,产生突变,以营养生长转
菌丝的生产过程,就是累积营养的过程。当养分积累到一定时期,在外界条件(如温度、水分、空气、光、营养、PH值)影响下,产生突变,以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,即菌丝生长进入子实体生长。
菌龄太长;瓶壁上形成一层很厚的菌皮,这是营养被消耗、菌龄老化的一种表现,压块后,虽然转色较快,但颜色略淡;这时压块若遇高温(30℃以上)菌丝容易衰老,造成霉烂。菌龄太短,菌丝成熟度不够,仍处旺盛生长阶段,压块后,菌丝容易徒长,转色也慢,颜色黄褐色,由于营养积累不足出菇也就延迟。
因此,压块最适宜的菌龄(即菌丝成熟度)应该是:
①菌丝发展到瓶底和塑料袋底的10~20天,此时瓶壁处开始呈现白色突起(原基);
②透过瓶可看到瓶内表面的菌丝洁白,中央黄白色;
③揭开瓶盖塞有浓厚的菇香气味;
④菌种上表面覆盖一层黑褐的菌膜,菌种本身粘结力很强。以上四点是完全成熟菌种的特点。
具有以上特点的菌种即可掏瓶做块。由于菌龄适当,压块后菌丝愈合快,转色及时呈红棕色,若外界条件适宜,一般压块后15~20天左右便可现蕾。
菌龄是内因,当菌龄适宜时,还必须给其合适的外界环境条件,才能使菌丝体发生突变,形成子实体。香菇属变温型菌类,菌丝体生长适温是25℃,子实体是15℃。如 关中地区一般在10月上中旬压块,此时气温已降至25℃以下,并在做块后则天内,能维持22℃~25℃;以后气温下降,正值出菇时期,因此,各地栽培香菇必须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正确确定做块时期,才能获得香菇的高产。
<5>;出菇前的管理
a.防止高温产生霉,促使菌丝迅速愈合。
菌决压好后,随着气温的变化,要灵活掌握掀动薄膜的时间。温度高时,第二天就要换气;温度适合时,第三天换气;温度偏低时,第五天后换气。换气的目的是增氧,促进菌丝迅速愈合,是防止高温发霉的有效措施。
当表面菌丝开始发白,应增加换气次数和时间。温度偏高,每天掀动2~3次,偏低掀动1~2次。目的是降低菌块表面湿度防止菌丝徒长,促进菌丝健壮生长。
b.利用温差、干湿差,刺激子实体形成。
香菇属变温结实性菇类,一般在恒温条件下,香菇原基始终不能形成菇蕾。但当条件改变,它将迅速形成子实体。当菌丝已生长成熟,积累了丰富的营养,适合菌丝生长的温度由25℃突然下降到15℃时,将会很快使菌丝扭结形成子实体原基(其他条件也要符合要求,如湿度、光、空气等)。以"7402"菌株为例,在我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,白天气温一般可达21℃~23℃左右,夜间可降到9℃~11℃,温差达到10℃以上。压块半个月至对天后,让菌砖表面适当干燥3~5天,迫使表面菌丝互相交织、扭结,从而向周围菌丝吸收养分,使扭结的菌丝逐渐膨大形成原基、菇蕾。当菇蕾长到黄豆大时及时喷水,有利于子实体生长。因此,适当干燥有利于成熟的菌丝形成香菇原基,再度湿润有利于原基长成香菇。
<6>;出菇期的管理
加强各期的水分管理,是提高香菇产量的重要措施。
根据香菇不同季节的生长特点,对水分的管理也有所侧重。秋菇(10~12月)由于菌丝健壮,培养料含水量也较充足,能满足原基生长。管理上主要是抓菇房保湿和塑料薄膜控制小气候的温度、湿度和空气。
a.当出现小菇蕾时,应把覆盖的塑料薄膜提高5~6寸,让其出菇。
b.随菇大小、多少、气温高低,灵活掌握水量,保持空气湿度85%~90%。
c.第一批菇收后,停水几天,以利菌丝恢复,然后连续喷水几天,使它干干湿湿;拉大温差10℃以上,有利于下一批子实体的形成。
冬菇(1~2月),各菇菌块不宜过湿,只要保持菌块湿润即可。过湿不利菌丝生长,小菇也容易死亡,冬季一般只要求出一潮菇。主要以养菌发壮为主,块内水分不能低于40%,一般以50%比较理想。
春菇(3~5月),春菇的水分管理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。随着气温升高,此时菌块含水量已降低,应适当补给水分。
可用空中喷雾及地面浇水等方法调整菇房相对湿度到85%~90%之间,菌砖表面用喷雾器均匀喷水,使菌砖保持湿润状态。
喷水时注意,天晴多喷,阴雨天少喷或不喷,菌砖干燥时多喷,湿润时少喷,菌丝衰弱或有少量杂菌发生时少喷,灵活掌握。
当菌砖内部由于蒸发及多批菇的生长而失水过多,在含水量低于40%的情况下,子实体的形成便受到抑制,这时可将菌砖直接放入水中浸泡12~24小时,使菌砖增重1斤左右,以补充菌砖的水分。如果这时气温在15℃左右,取出的菌块要放在培养室催蕾(温度控制在22℃左右),等形成较多子实体时,搬回菇房,保湿出菇。用这种分期分批浸水催蕾的方法,可使香菇产量大幅度提高。
文章来源:《食用菌》 网址: http://www.syjbjb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9/555.html
上一篇:食用菌论文翻译(论文英文怎么转换)
下一篇:食用菌论文格式(食用菌的论文)